
近日,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项目总结评审中,成都市温江区“水稻+”项目以97.3分荣登榜首展鹏配资,成为四川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工作的典型示范。
\n“水稻+”,加什么,怎么加?这是耕地保护、乡村特色产业转型、全域土地综合整理产业导入的“必答题”。10月20日,该项目推广首席专家、四川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周伦理告诉记者,成都现代农业产研院联合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创新实践,在温江已探索出可推广复制的实操型“三包联动”(种子包+技术包+市场包)的系统解决方案。
\n据了解,该项目有利于推动农业重大技术推广应用由分散向集约、由独立向联合、由个体向整体转变,探索构建科创赋能更高水平“天府粮仓”建设“五良融合·六化同步”重大技术推广新场景。
\n看“种子包”:
\n3大高产优质(新)品种,让丰产可期
\n初秋时节,温江区水稻迎来大面积丰收。位于该区万春镇高山村的川农牛种业基地今年种植了300多亩川农牛红香糯、荣紫糯等水稻新品种,该企业负责人汪莉红介绍,各个品种水稻亩产较去年同比都有大幅度提升。
\n
温江区水稻收割现场。
\n该项目技术首席专家、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黄富介绍,该项目的“种子包”里,主要有适合温江气候地质条件的宜香优2115、川康优2115、川农牛红香糯等3大高产优质(新)品种。
\n其中,抗病优质超级稻品种“宜香优2115”表现出卓越的综合优势,对稻瘟病抗性达到高抗水平,被广大种植户和消费者誉为“中国泰米”,成为西南稻区打造优质大米名优品牌的优选品种。
\n“川康优2115”作为“2115”家族新成员,外观品质更佳展鹏配资,抗倒性更强,抗倒能力提升一个等级,产量潜力更高。2022年在大邑县百亩示范片现场测产验收中,平均亩产达809.6公斤,高产田块亩产达841公斤,刷新了成都平原麦茬机插优质杂交稻高产纪录,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。
\n和林村村民表示,该村稻田里种植的“红香糯”等新品种,销售市场也好。
\n“我们将瞄准‘高产优质、抗逆节本、适合机械化’的育种目标,继续加强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利用,深入挖掘抗病、优质、高产、高效等优异基因资源,创制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种质;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。”黄富说。
\n看“技术包”:
\n一批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,让种植环节有更多利润
\n“在温江种水稻利润不低,平均每亩在300元到500元之间。”汪莉红说。
\n种植利润怎么来?汪莉红向记者现场扳起了指头:根据项目“技术包”里一批破解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的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,育秧周期缩短5—7天,成苗率高于80%,整齐度提升30%以上,省种15%以上,栽插质量提高10%以上,漏插率低于5%,育秧环节节本增效约50元。
\n“从种子下地到收获烘干归仓,全程机械化,节约大量人力成本。”汪莉红说,一台收割机每天可以收割近40亩水稻,收割、脱粒、秸秆还田一气呵成。
\n该项目协同遴选温江地域特点的农业重大(新)技术,推动一批适宜温江“水稻+”特色农业发展的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推广应用。集成优质品种鉴选应用、齐苗壮根高效育秧、机械化育播栽、绿色低碳肥药管理等关键技术遴选应用,实现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配套,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协同。
\n水稻收割后,空置的稻田如何实现增收增效?该项目的“技术包”里有联动系统解决方案:因地制宜,启动“水稻+大蒜”“水稻+蔬菜”等轮作模式。引领带动本地及周边区域新型经营主体、集体经济组织、农村技能能手、种植农户等创新发展,提高种植产量效率,实现作物产量与品质兼顾。
\n
水稻机收后大蒜种植现场。
\n在今年举行的第十一届成都市农博会上,来自高山村的大蒜咖啡大受欢迎。水稻与大蒜实现兼得,让种植农户获得更大种植利润,提高了种植热情。
\n看“市场包”:
\n产销一体化数字生态闭环,打通市场“最后一公里”
\n近日,由川农牛种业牵头打造的“天府粮仓”特色粮食专用加工线建成投用。据悉,这是川渝地区首条花青素大米数智化、全自动、专用生产线,成功打通川农牛红香糯等花青素大米产供销一体化数字生态闭环。
\n川农牛红香糯等高产优质(新)品种水稻,不仅在营养和口感上赢得了消费者和种植户的喜爱,还展现出强大的精深加工和市场销售潜力。目前,川农牛红香糯已在温江企业四川川农牛种业有限公司的转化下,成功开发出系列特色糯米产品,延伸了农业产业链。
\n
温江区“水稻+”项目鸟瞰图。
\n该项目的“市场包”正快速扩张:川农牛种业公司与重庆市合川区一企业开发特色糯米桃片,与江津区一企业开发特色糯米米花糖,与温江本地一企业开发特色糯米酒、粽子等。产品投放后深受用户好评,市场前景广阔。
\n原标题:温江“水稻+”:三个“表情包”如何联动破解水稻产业难题?展鹏配资
辉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